《聚焦中小企业难点,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调整融资结构,缓解企业融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政策调整,现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已得到大幅缓解。一是搭建政银企业合作平台,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督促担保、小贷扩大业务覆盖面,为更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企业融资成本下降7.15—8.5个百分点。二是金融服务平台有所增加。截至今年5月末,全县税融通信用贷款累放13.9亿元,余额3.47亿元341笔,今年新发放2.13亿元企业228家;金龙小贷继续为企业提供过桥资金支持,今年1-5月份新发放续贷过桥资金2亿元40家。三是落实相关降费奖补政策。对小微企业担保费率不高于1%的担保业务给予降费奖补;进一步减轻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成本,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担保业务实执行0.6%的担保费率;面对当前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稳发展的工作要求,金龙担保公司拟将担保年化费率降至0.7%。
二、鼓励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03条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分别于2021年4月、2022年3月两次修订完善我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配套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研发投入归集统计、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资金奖励扶持力度。二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企业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投入财务归集等民营企业重点关心问题,落实包保制度,通过加强走访宣传指导,不断挖掘提高企业发展内深动力。三是加强和引导企业与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人才保障机制,积极与省农科院、合工大、安农大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接,补充完善我县产学研合作项目库、研发准备金备案库、创新平台建设库、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4个数据库,提高企业技术、人才需求选择精准性。四是设立舒城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全拨事业单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精准指导,加大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化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对获得省级示范服务平台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补。五是针对企业管理不规范问题。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家、领军人才的培养,深入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提升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培训资金规模,组织民营企业家、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专项培训。
三、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企业用工问题
一是政策支持。出台了《舒城县缓解重点工业企业用工问题的实施意见》,缓解年度内纳税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面临的用工困难,切实减轻企业招工成本,确保企业招工成效最大化。二是继续抓帮助企业招工。成立帮招小组,及时开展“春风行动”,发送企业招工信息近30万条,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91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其中2+N招聘会82场,网络直播招聘3场,线下大型招聘会6场,提供就业岗位46000多个,帮助企业招工2775人。三是抓好政策宣传。为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推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县人社局于6月20日至7月5日开展“企业暖心”系列活动。对开发区城关园区和杭埠园区的146家企业进行集中宣讲人社政策,部分企业重点走访,进一步加强惠企政策落实、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四、出台扶持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出台《关于2022年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责任清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贯彻落实省、市制造业“4116”行动计划及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进行充实完善,后期将对文件落实效果进行评估。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针对中小企业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中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部分税费政策、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等,为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二是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积极组织申报争取省、市、县奖补资金。2020年获得制造强省资金1317.5万元,排名全市第三,2021年申报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187.19万元,其中市级资金956.02元,县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7070.39万元,惠及100多家企业。2022年省制造强省项目申报通过网上申报、出具材料真实性承诺书等形式,减少了企业书面报送程序,争取制造强省奖补资金1733.7万元,占全市奖补资金30.5%,2月申报,3月兑现到位;组织申报市提质扩量增效奖补资金620万元,企业免申即享,由申报要求涉及县直单位提供材料,企业无需提供申报材料;组织申报市开门红政策奖补资金349万元,市级资金已于6月兑现到位。三是县财政高度重视支持企业发展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财政对企业支持的各项政策,2021年六安市财政局、经信局分配我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956万元,县财政按规定及时配套4353.95万元,并拨付到位,2022年年初预算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