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目前我县农业企业发展现状如下:
1.经营主体培育情况。截止2021年底,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3家(其中:省级22家、市级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1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22家,市级43家),家庭农场1071家(其中:省级示范31家,市级32家),500万元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个。
2.规模企业加工产值情况。全县年产值1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是293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30家,年产值186.32亿元,其中规上企业77家,农产品加工产值93亿元。
3.三产融合情况。培育壮大各类融合发展经营主体133家,建成了桃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徽鹏翔生态园、舒茶九一六茶园、南港过湾产业园、春秋三冲文化产业园等各具特色的园区十多个;全年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528万人次,乡村旅游营业收入28亿元;农村电商产品销售额31.32亿元(其中农产品16.03亿元)。舒城被农业农村部列入首批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县,桃溪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我县农业企业在带动乡村人口就业,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拉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县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下一步要多措并举,服务壮大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县农业农村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口联系服务农业企业制度,定期所联系的企业走访,送政策,送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是制定人才引进政策。认真贯彻《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引导人才智力向基层一线和企业集聚。依托舒城县人才协会平台,推行优才政策和引才政策,吸引舒城籍企业家、创业者、金融投资业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以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为引领,因地制宜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农业企业,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健全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四是抓基地园区和品牌建设。抓好粮食和生猪生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强化基地建设,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强化园区建设,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农产品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园”同创。以巩固提升全省“158”行动重点园区和全省农产品加工20强园创建成果为抓手,以舒城县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区为依托,加强对畜禽肉制品、休闲食品、其他农副产品、中央厨房系统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企业73家、产品145个,打造“舒城小兰花、舒城黄姜”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农业企业申报“皖美农品”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
五是加大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县乡村振兴领导组每年统筹一定资金支持产业到村项目,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为农业企业搭建创业平台,带动农民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出台了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奖补文件,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生产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奖补,支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