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 第19号委员提案答复

发布日期:2021-09-23作者:政协办来源:政协舒城县委员会阅读:字体大小:[ 大 ] [ 小 ]

     《关于进一步激发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潜力》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的目标,以“抓好项目、树立典型、培育骨干、发展市场、引导消费”为重点,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8家,位居全市第一,2019年、2020年在市政府对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中我县文化产业位于前列。

    一、当前文化产业基本情况

   全县有各类文化产品与服务单位近千家,年产值超11亿元,吸纳下岗再就业和就业人员超10万人,涌现了以胜源纸品为龙头的出版印刷业,以恒昕童车为龙头的玩具制造业,以精诚竹木为龙头的天然植物纤维纺织工艺品制造业,以未来传播为龙头的文艺演出业,以大上海影院为龙头的数字影院等一大批文化企业,已形成文化产业集群。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县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逐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一是产业总量不断增加。在全县积极开展文化产业调查,全面掌握产业发展状况。经统计,2019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8.04亿元,占GDP比重约为2.69%(隔年统计,因统计数据具有滞后性,需上报国家、省统计部门核算认定后反馈);初步估算2020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6亿元,增长近100%,占GDP比重约为5%,同比增长2.31个百分点。

   二是市场主体稳步发展。2020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约500 家,其中文化制造类企业约280家,文化批发和零售类企业约50家,文化服务类企业约170家。截至目前,在库规上文化企业28家。

   三是重大项目扎实推进。近年来,我局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项目拉动战略,2020年纳入省重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共4个,总投资27.52亿元,分别是舒城县三馆一院一空间项目、恒大文化产业交流中心、恒大文化旅游城商业街、春秋山水涧旅游项目,形成重大项目“竣工运营一批、新建推进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良好发展态势。其中“三馆一院一空间”项目总投资6.7亿元,“三馆一院”位于南溪政务文化新区飞龙湖畔,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已被省财政厅列为地方专项债项目,发行债券4亿,期限10年。目前,我局积极配合设计及相关单位扎实推进项目开展。为补齐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不均的短板,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看报,我局利用闲置的公房,在全市首创“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城市阅读空间”分布于城关镇、开发区的各社区,计划“十四五”末建设30个。目前已建设完成并开放南荷书屋、南溪悦书房和桃溪路悦书房等6个城市阅读空间,今年拟建3个城市阅读空间。

   四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的核心不断强化,文化科技创新以及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舒城小兰花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文化传播行业发展势头可喜,如未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五届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十大名团”、全省民营十大演出经纪机构、全省百佳院团,并连续三年成功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近年来营业额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

    二、下一步打算

   针对您提出的“进一步激发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潜力”的建议,我局下一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文化产业: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广播电视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一个“大文化”产业体系。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服务保障,增强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实施运用好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发挥资金杠杆作用,促进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实体。完善基本文化设施,加大重大文化项目招商力度。

   三是着力融合发展,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以文为魂、以旅为体,为大文化产业注入持久动力。发挥舒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名人辈出的优势,打好“文化名人牌”“历史资源牌”,着力打造万佛山万佛湖、周瑜城—七门堰等文旅结合四大板块。大力培育包装装潢、童车童床等产业园,全力支持恒大文旅城、万达影城,使之成为我县文化产业有内涵、有特色、有亮点的文化航母,提升文化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是加大人才培养,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进一步优化整合系统各工作领域队伍,充分体现融合发展要求,打破行业边界,实现人才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二是加大文化创作人才、广电新闻人才、旅游专业人才、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力度,扶持引进相关行业的领军人才。三是深入培养本地人才。组织我县文旅体人才参加省市县各类艺术文化技能提升培训班、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培训班,有针对性地提高业务能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