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26号委员提案答复

发布日期:2021-09-22作者:政协办来源:政协舒城县委员会阅读:字体大小:[ 大 ] [ 小 ]

    《关于加强家庭家风建设工作》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加强家教家风建设,不仅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而且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站位,注重家庭文明建设

  一是高度重视。通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各地各部门充分认识到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将家庭文明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了精神文明创建考核(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纪委监委、党委组织部门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了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考核之中,作为培养、提拔、考核和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活动开展。通过系列活动,彰显家庭文明的社会影响力。组织了相关部门,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励志谈话;开展一次党员干部职工家访;开展一次苦难户帮扶慰问;开展一次“好家风成就好事业”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一次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三是协作有力。通过各部门的大联合,奏响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大合唱”。共青团、妇联、工会、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及宗教管理部门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同时,共同倡议各级各单位建设专有阵地宣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二、多角宣传,努力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开展主渠道宣传。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安排版面时段,开设专题专栏,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互动访谈等形式,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贯穿到日常宣传之中。还注重运用了融媒体及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客户端新媒体,有效地宣传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县文旅体局和乡镇文化站组织编排了相关内容的节目如庐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宣传。二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依托户外公益广告(电子屏、建筑围挡、围墙、广告栏、公开栏、楼宇电视等)广泛播发弘扬家庭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创新经验,示范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推进。三是组织家庭教育培训。县教育局组建了家庭教育讲师团,举办了家庭教育巡回讲座和家庭教育培训班,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义务,改进教育方法。各中小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联合开展了“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主题活动,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融合,努力让每个家长给孩子良好的示范引导,让每个家庭给每个孩子上好人生的每一堂课。

    三、突出主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一是突出了家庭主体作用。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要求广大家庭重言教、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要立足做人,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在家庭中,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具体化载体,在传家风、立家训中筑牢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理想抱负;注重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倡导家长带领和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和名人故事,汲取榜样力量,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在家庭中,注重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理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二是突出了社会教育主渠道作用。社会各阶层、各界通过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社会宣传、学校教育、志愿服务等,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庭家教家风走进百姓、贴近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成风化俗。三是突出青少年主人翁作用。县教育局、县关工委、团县委等部门通过主题班会、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教育引导下一代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四是突出了关键群体的率带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勤俭持家,以醇正的家风涵养清朗的党风政风社风,让家庭更幸福、社会更和谐、祖国更强大,为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滋养丰厚的文化内涵,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五是突出了广大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邻里、好妯娌、好婆婆、好媳妇”、“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大力传承红色家风,抓好青少年品德教育,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推动全社会树立新时代家庭观。号召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要把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同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工作生活结合起来,同解决群众家庭和个人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多为群众办实事,多帮家庭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