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055打好文化创意牌,助推舒城全域旅游再发展

发布日期:2019-04-22作者:政协办来源:政协舒城县委员会阅读:字体大小:[ 大 ] [ 小 ]

舒城是农业大县、旅游大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打造旅游地方文化名片,由旅游大县迈向旅游强县,实现“三农”、旅游、文化优势互补,推动舒城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现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联珠镶玉,创意生辉。舒城旅游资源丰富,点多面广,景色秀丽,交通便捷。万佛山、万佛湖、龙眠山远近闻名,四大名山、龙舒八景星罗棋布。这些景点如一颗颗珍珠,如果借助便捷的交通,独特的创意,将这些零散的珠子串联起来,在做到各个景点景区可以单独游览的同时,又可享受整体有序的精神文化大餐。建议加大资金的投入和宣传的力度,成立以政府主导控股的旅游企业(集团),整合资源,整体运营,多方联手,经济上扶持,政策上倾斜,对重点景区和重点项目进行创意打造,挖掘丰富多彩的舒城特色旅游资源,采取点面结合的发展方式,让其连片发展,让良好的文化创意联珠镶玉,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合理配置,促进全域特色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做到“一票游全境,一步一亮点”,使舒城全域旅游的构想逐步成为现实。

二、人文开发,创意鲜活。舒城历史人文资源丰厚,从文翁到陶因,从周公瑾到孙立人,无不为舒城的历史写下精彩的篇章。还有梁祝文化、梅福传说等神话历史遗迹。建议加大对历史人文开发的力度,丰富对这些历史文物的收集和整理。根据县域内的文化优势,组织各类创作人员,实地考察,依据史实和民间传说、故事等,精心创作一批质量高、感染力强的地方戏剧、情景剧和实景剧。例如,根据周瑜和小乔在舒城的故事,编排一台大型的黄梅戏或者庐剧;根据文翁在舒城求学成长到成都办公学的史实,创编一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情景剧;根据李公麟“宋画第一”的原型材料,创编一台诗情画意的实景剧;根据梁祝、梅福的传说创编成话剧等。争取常年在各个景区演出,将文化始终贯穿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之中。构筑以精品文化为基础,以戏曲、情景剧、实景剧表演,温泉体验,赛事观赏等文化旅游活动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新体系。做到“看的是景点,赏的是民风,懂的是历史”,使在游览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精神上的愉悦和思想上的启发。同时建议设立舒城旅游文化创意研究专项奖励资金。

三、红色旅游,创意扎根。舒城地处大别山东麓,革命的火种很早就在这里播种。吴展、胡底、宋於斯、金飞霞等革命先烈都出生于此,新四军四支队曾驻扎于此。因此,大力宣传这些革命事迹、英雄前辈的光荣历史,把这些红色资源打造成教育下一代的教育基地,让游客在饱览大好河山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组织专业人员拍摄电视剧,再现高敬亭、宋於斯、吴展等革命事迹;专业文艺单位提供服装道具和艺术指导,让游客进行才艺表演并为其摄影摄像制作等以示纪念。 让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有机结合,让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深深扎入人心,起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饱览河山,净化心灵”的作用。建议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相糅合,做到“有看头,有听头,有想头,有念头”。

四、体验生活,创意穿越。当今旅游,游客们已不再是“你讲解,我观看”的被动模式。他们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已经成为景区景点的一部分。建议:一是体验生活游。如在舒茶实施采茶体验游;在万佛湖实施游泳体验游;在万佛山景区实施走近农家野炊体验游;在东西港冲实施新四军红色体验游等等。二是活动常年有。充分利用景区景点的优势,组织活动,如在万佛湖举办环湖自行车大赛,在各景区分季节举办摄影以及书画大赛,在不同的时节举办各类美食节等等。做到“月月有活动,时时有业态”。借鸡下蛋,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这些参赛选手的优秀作品进入网络媒体、自媒体、个人作品展等推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通过一套可行的组合拳,力争景区景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

五、留住乡情,创意点亮。在打造全域旅游创意文化名片的同时,建议把握好县域内的历史文脉,点亮记忆点,使每一处的文化都能触动人的心灵,留住乡情。加大对周瑜城、花城遗址、七门堰、慈母宫等特色文化集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加大对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佛湖水上公园、玉泉山、关圣洞等景区的投入,大力发展登山、观湖、浴泉等绿色休闲项目。保护新四军四支队旧址,开发九一六茶园4A景区和天子寨农业观光旅游区。同时积极发展集乡村休闲度假、古镇村落游、养老、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业态。激发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在外创业人员、成功人士思念故乡、投资故乡、回报故乡的热情,做到“情感上血脉相连,发展上支招出力”,共同推动,共同打造,把我县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文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