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

舒城籍中科院院士宋家树

发布日期:2016-12-12作者:admin阅读:字体大小:[ 大 ] [ 小 ]
舒城籍中科院院士宋家树 -ISHANGNET-

    宋家树,1932年3月21日出生。祖父宋竹荪是老同盟会会员,曾任安徽省参议会会长。后筹资创办舒城中学。宋家树中学就读于安庆中学,1950年考入南京大学心理学系。但他认为心理学对新中国建设没什么实际用处,便来到东北,考上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系,系主任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教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宋家树应用物理系转入长春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1953年10月,宋家树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宋家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56年成为苏联专家莫罗佐夫的研究生。1958年研究生毕业。

    20世纪60年代,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压力,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即研制原子弹。1960年4月,宋家树被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核武器研究所)。在此期间,宋家树从物理原理做起,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对核材料、核部件的性能和工艺进行研究,开展了多次对核材料的试验。通过对高浓缩铀和钚239的中子本底计算、核材料杂质控制原则的建立,以及精炼铸造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确定了核材料部件成型的工艺路线,取得了大量的相关工艺数据,验证了多种加工方法,为关键部件的制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试验基础。1964年初,宋家树到青海221厂102车间任车间副主任,主管技术工作。后历任厂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那一刻终身难忘,毛主席、周总理发来贺电,我们车间几个同事一高兴,就自发地在一起喝酒庆贺。”宋家树回忆说。两年零8个月后,中国氢弹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关键部件技术攻关上,宋家树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为发展我国核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宋家树参与并组织军备控制研究,曾应聘参加国家高技术计划,科技攻关及新材料应用研究计划的编制工作,先后撰写和发表《研究耐热合金的一个新方向》等有创见性的学术论文2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并获国家发明奖、部委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多项。1985年,宋家树当选为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副理事长。1986年在核工业部军工局任总工程师。1991年12月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职。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后称院士)。是著名的中国金属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

    “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是张爱萍将军悼“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词句,也是宋家树老一代科学家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县政协文史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