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县政协委员、舒城中学语文教师陆会柱
陆会柱老师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自己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平凡、给予。从教二十年来,他诗心语文,痴心追梦。
语文是诗,在于意境与执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陆会柱老师深知,成功的教育依赖于教师丰富的内在涵养,深厚的人文底蕴,过硬的基本功力。他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读好书。他钻进书堆,“析盐”“淘金”。他读吕叔湘的《语文常谈》,读朱光潜的《谈美书简》,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他还广泛涉猎中外文学名著,有选择的精读心理学、史学、哲学等经典著作,以拓宽视野,丰富内涵,使自己成为广博厚重的杂家。读书使他养了师德,积了师识,练了师能,赢得了课堂,赢得了学生。读书使他摆脱了匠气,读书使他的课堂文史哲交融,古今中外牵手,深得学生的喜爱。
语文是诗,在于情感与升华。陆会柱老师不仅用诗心对待语文,驾驭课堂,还用诗心善待学生,引领班主任工作。从参加工作以来,陆会柱老师从未间断过班主任工作,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班级管理理念。他将班级管理上升为境界,他认为首先是管的境界。在管中,第一,他做到“我思故我在”。思考教育的对象——是否变了,思考教育者的角色——是否多了,思考教育的方法——是否换了。面对难以教育的学生,陆会柱老师常作这样的思考——蜀道难越在蜀道?大海难罪在大海?学生难管责在学生?很显然,教师有责。责在教师没有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他认为以不变去应对万变肯定是要被淘汰的。第二,他做到“我用我能行”,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陆会柱老师深感真正有效的教育就是用自己管用的、自己会用的、自己能执行了的方法。班级管理无定法,仿效他人不成“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班主任不能盲目跟风,学别人的是理念——管理要讲究方法,学别人的是实效——方法要管我所用,学别人的是创造——方法是我的方法。教育的关键是有效大于正确。第三,他做到“我做我实在” 。他主张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做赢,赢的首要因子是“实”——做学生中的一个实体,给学生一个实则,还学生一个实用。其次是不管的境界。他做到波澜不惊如止水——班主任是一位快乐的传播者,偷得浮生一日闲——班主任是一位放手的旁观者 ,于无声处听惊雷——班主任是一位润物的无声者。他的这一境界管理的做法受到校领导的认同,应邀到霍邱二中作交流。
语文是诗,在于积淀与收获。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硕果丰。陆会柱同志是舒城中学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舒中语文教研组长、高三年级部主任,“六安市叶圣陶理事会理事”,“六安市高级职称评委”。他多次被评为舒城中学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所任班级多次被评为校文明班集体。受霍邱县邀请,在“霍邱二中第四届班主任论坛”上做经验交流。他教学成绩显著,高考语文成绩在六安市多次名列前茅,他的学生有20多人在省级作文竞赛中获奖,2001届高璐同学获“华东地区高中生作文竞赛”一等奖,2010届陆燚同学获“第十一届语文报杯高中生作文竞赛”国家级特等奖。他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多次承担六安市高考研讨会主讲任务。他勤于总结,《〈绿〉的辐射艺术》《鲁迅写人艺谈》《距离美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学会了飞就得飞起来》等文章分别刊登于《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学语文》《安徽教育》《中学语文》等杂志。
陆会柱同志先后担任县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注重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曾就构建文化校园在政协全会发言,就舒城中学通校公路整治、全县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规范高中招生市场等撰写提案,体现了一名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反映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