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政府扶持 银企携手 共保经济增长

发布日期:2009-08-31作者:admin阅读:字体大小:[ 大 ] [ 小 ]
政府扶持 银企携手 共保经济增长 -ISHANGNET-

 舒城县政协委员  谈刚

    2008年,我国经济在内有特大自然灾害外有金融风暴的严峻考验下,继续保持增长。舒城县银行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扣发展主旋律,倡导“舒城发展我发展,我的发展靠舒城”理念,大力组织资金,增加有效投入。全年存款和贷款快速增长,存、贷款增量均居六安市各县首位。

    一、信贷投入为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有效保障

    2008年我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谨慎”、“适度从紧”、“适度宽松”三个阶段。我县银行机构认真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结合县情,调整信贷结构,加大投放力度。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8.95亿元,净增8.06亿元,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任务,增量为历年之最,增幅26.07%,同比上升了2.57个百分点。全年累放贷款35.99亿元,较上年增加了2.73亿元。主要特点:

    一是重点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全年累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1.81亿元,同比增加0.73亿元,增长67.6%。对省、市、县三级50 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需求尽力满足,年末贷款余额达1.98亿元,同比增加0.79亿元,增幅65.8%。农业贷款年末余额17.2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44.2%,同比增加2.33亿元,增幅15.6%。其他中小企业贷款13.25亿元,占贷款总额34%,较上年增加3.55亿元,增幅36.5%。

    二是继续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4.3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1.04%,比上年增加1.17亿元,增长46.49%。其中:住房按揭贷款3.27亿元,同比增加0.6亿元,增长22.47%。

    三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资金扶持力度。年末下岗失业人员贷款余额666万元。农村合作银行、徽商银行配合国家再就业政策,当年发放贷款350万元,超额完成了市政府计划指标。同时农合行还发放了助学贷款58笔,32万元。

    四是拓展信用产品。银行在信贷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增加银票签发,全年共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2.1亿元,同比增加3.2亿元,有效地补充了企业信用不足,缓解了流动资金紧张状况。

    二、银企协作初见成效,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银行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探索企业融资路子,定期举办项目推介和融资签约活动。据统计,近三年,我县银行机构组织、参加银企对接活动8场,为我县近百家企业融资12亿元。其中2008年签约金额7个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毋庸讳言,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更加突出。据调查,有25%的企业认为现有资金来源基本能够满足资金需求,而55%的企业认为不能满足需求,还有20%左右的企业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

    对融资难问题,我们要全面了解,客观分析。我认为当前困扰银企合作、形成融资难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现行金融政策因素。我县国有银行上级行原则上是将大企业、大项目作为支持对象,对县域中小企业多强调风险控制,贷款准入门槛较高,信贷操作审慎。去年,国有银行各项存款占全县存款总额55.12%,而各项贷款只占贷款总额27.88%。与此不同,其他银行机构贷款审批较为灵活,吸收的各项存款虽只占存款总额的44.88%,而各项贷款则占到贷款总额的72.12%。地方性银行机构作为中小企业的信贷主体,缺少充足的信贷资金来源,对企业支持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企业自身运作欠规范。我县中小企业多处于初创发展阶段, 95%以上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其中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并能规范运作的公司制为数不多,大多数形式上是公司制,实际上仍为家族式管理,产权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不规范等银行关注的要素问题普遍存在。加之银行内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没有把握的企业,银行不敢贷,不愿贷。

    (三) 缺少有效资产担保。作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抵押物主要是房地产和通用机械设备。我县通过招商引资的企业,“先上船后买票”的现象较为普遍,房产证、土地证没有及时办理,上级银行不能认定为有效的抵押物,企业贷款申请无法审批。

    (四)银企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新增的中小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及银行之间不够了解,部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不熟悉对口银行的状况及信贷政策,而银行对新企业也一知半解。信息不对称,使一些符合信贷支持对象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也会出现困难,部分企业因此认为银行“惜贷”,意见不小。

    (五)其他因素影响。据银行和企业反映,在办理资产抵押方面,存在效率不高、重复评估、过高收费等现象,与霍山等县相比融资成本较大,负担偏重。在担保贷款方面,我县登记的担保机构有12家,但有担保业务的仅有5家,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实力不强,费用较高,运作有待规范。

    三、多措并举 共保经济增长

    当前,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实体经济,我县也难避其害,羽绒业效益严重下滑、房地产明显降温、贷款回收变难等就是例子。当前危机尚未解除,不良后果还会显现。欠发达地区要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的目标,难度很大,必须政府扶持,银企携手,抱团取暖,增加投入,方能渡过难关。

    (一)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政府部门继续牵线搭桥,构建互信、互利、互助的银企合作关系;经济主管部门要健全项目库,加大项目推介力度;银行要及时宣传货币信贷政策,促进银政、银企信息沟通、资金衔接,实现“多赢”。对审批的项目,有关单位要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银企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

    (二)规范企业行为,拓宽融资思路。首先,中小企业要重视解决粗放经营问题,多在集约经营上下功夫,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组织生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经营体制,规范管理方式,以此增强授信资格和银行投入的信心。其次,要拓宽融资思路。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要解决之,不可能一味依赖银行增加贷款。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融资渠道是多元化的,既有银行贷款,也有民间融资;既可直接融资,也可间接融资;既可内部融资,也可外部融资。如资源整合、兼并、吸收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等。我们要积极探索融资方式,从更宽的视角和领域去寻求融资途径,去看待融资难问题,多渠道增加资金供给能力。

    (三)落实货币政策,增加信贷投入。加强信贷服务,缓解融资难问题,支持经济增长,是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为此,要进一步加强银政企合作,加强银企对接项目的后续监测,确保信贷资金取得实效。县金融办、人民银行、监管办要继续组织动员各银行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对基本面较好、无不良信用记录、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必要的支持。要按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工作指导方针,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效率。国有银行要积极向上反映县情,制订符合欠发达地区现状的信贷支持制度,下放贷款权限,增加授信额度。各类金融机构要大力推广应用金融服务新产品,积极开展承兑、贴现等业务。涉农金融机构要针对三农发展和个性化金融需求,及时推出适合不同领域和用途的新品种,如农机设备、消费信贷、创业贷款等,并适度提高农户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的授信额度,将城市成熟的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并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保险产品。2009年,为保证我县经济增长,银行机构增加贷款必须达到8亿元以上,其中“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应高于平均增幅。

    (四)优化融资环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在办理资产抵押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管好用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对政策性担保业务给予补助。同时,还要大力引导发展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进展,积极组建村镇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资金来源,拓展企业融资渠道。